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广东小鸟体育有限公司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400-538-6718

您的位置: 小鸟体育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

小鸟体育《建筑师》丨周报(20191223-1229)

发布日期:2024-04-05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小鸟体育《建筑师》丨周报(20191223-1229)2019年正值定陵博物馆建馆60周年, “世界遗产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暨定陵博物馆建馆6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北京昌平成功举办。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明清皇家陵寝保护管理单位、国内部分世界遗产地、博物馆、相关科研院所近60家单位110余人。

  本次研讨会围绕“明清皇家陵寝的保护与发展”展开。众多嘉宾分别就明十三陵的保护发展成果、定陵考古发掘、明十三陵德陵的保护工程及保护理念以及理念范式转变下的十三陵文化遗产保护等专题进行了主旨发言。会议期间,还举办了“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暨明定陵博物馆建馆60周年成果展”、世界遗产明十三陵遗产界桩揭幕仪式、明十三陵纪录片《十三陵的时空》首播等活动。

  最后,大会形成了《明清皇家陵寝保护与发展共识》,明确提出,明清皇家陵寝作为一个整体应以遗产价值为核心,充分理解当前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要求,关注皇家陵寝文化景观的属性,加强整体保护,关注遗产地和所在区域变化趋势,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提出的“全球战略”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促进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近日,世界人居基金与联合国人居署联合发布2019年度世界人居奖(World Habitat Awards)获奖名单。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穆钧教授团队完成的“现代生土营建研究与推广”系列成果,荣获本年度世界人居奖铜奖。

小鸟体育《建筑师》丨周报(20191223-1229)(图1)

  穆钧教授现为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负责人,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现代生土营建研究科研团队”负责人。 他自攻读博士起便开始投身于乡村建设以及生土建筑领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本次获奖成果“Building with Earth”是针对在我国应用分布最为广泛的传统夯土建造,首次将现代生土材料优化理论引入我国乡村建设,通过大量的田野考察和本土化的系统研究试验,有效克服了传统夯土在抗震和耐久性方面的固有缺陷,并研发出一系列适合我国农村地区的现代生土房屋建造技术、设计方法及其相应的施工机具系统。

  “世界人居奖”设立于1985年,由世界人居基金(World Habitat)与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联合主办,是目前国际规格最高、最具权威性的人居类专业奖项之一。 我国建筑师吴良镛院士主持的“菊儿胡同改造项目”与刘加平院士主持的“黄土高原绿色窑洞民居建筑研究”与“乡村可持续发展: 四川大坪村灾后重建和康复”分别于1993年、2006年与2011年获得该奖。

  2019年12月25日小鸟体育,“中国营造学社90周年纪念展览: 营造学社之道”开幕式暨座谈会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举办。

  本次展览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学报》杂志社主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承办,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华侨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园林博物馆、紫禁城学会、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营造文库等单位协办,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丁垚策展。

  中国营造学社是中国近代重要学术研究团体,由朱启钤先生于1929年创办。刘敦桢先生任文献部主任,梁思成先生任法式部主任,林徽因、刘致平、陈明达、龙庆忠、卢树森、杨廷宝、鲍鼎、卢绳等也曾任营造学社社员开展工作小鸟体育。他们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小鸟体育,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保存建筑遗产、建立中国建筑史学术谱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营造学社(1929-1946)留下的学术遗产是不朽的丰碑。

  展览分为“人物篇”与 “学术篇”两部分。“人物篇”展示了营造学社开展工作期间约80位营造学社成员和相关人员;“学术篇”系统介绍了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及在1950、1960年代的拓展和延伸。

  作为纪念中国营造学社90周年的献礼,展览将于2020年1月20日结束。此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拟组织“纪念中国营造学社成立90周年学术研讨会” ,以梳理学社留给后人的学术遗产,继承学社的优良学术传统。

  ※ 关键词:建筑评论、科学评价、理论建构、线月,“第三届全国建筑评论研讨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

  建筑评论既是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实施全过程中重要的互动环节。 不仅是对所有建筑现象和建筑问题的科学评价和理论建构,又是沟通建筑与时代、建筑与公众、建筑与社会的一个重要流程。 建筑评论的对象是整体的建筑活动,包含了建筑作品本身及其实践过程,除建筑创作的建筑师主体之外,也包括了影响建筑实践的诸多行业和社会环境,还包括了建筑实体文本的读者——建筑的接受者与使用者。

  建筑占地面积3.45万平方米,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最大的竹林——宜兴竹海。 其外围由365根百米高的白色仿竹钢立柱围合而成,融合当地传统“天圆地方”的理念,营造江南特有的“竹林”造型。 建筑的外观由三个主要元素组成: 柱子、遮阳篷和建筑围护结构。 细长的柱子围绕建筑物的周边定位,从而在建筑立面和周围的景观之间形成了一道屏障。 柱子根据屋顶结构来推导,在屋顶结构生成后,通过算法优化柱子结构布置以符合结构力学要求。

  熊猫馆舍主要由室内与室外活动场地、动物生活区、管理办公室以及设备用房构成。除此之外,还有面向公众的互动展示区与教育空间可以为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场地。建筑的外立面由现浇混凝土外墙竖向干挂经加压处理的雪松木板,合适的板材规格使建筑在尺度上与周边环境更加和谐。考虑到熊猫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建筑师还在凉亭周围放置了喷雾器以控制适宜的温度与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