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广东小鸟体育有限公司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400-538-6718

您的位置: 小鸟体育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小鸟体育转载|【AT】老年人健康环境建设——《建筑技艺》2019年12期导读

发布日期:2024-02-09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小鸟体育转载|【AT】老年人健康环境建设——《建筑技艺》2019年12期导读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快速加深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意识不断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不断提升。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最大程度地满足老年人健康生活的需求,建设兼顾老年人身体机能变化与促进老年人健康的人性化宜居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且紧迫。

  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相关养老政策,2019年3月11日,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医院、东北大学等为发起单位的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人健康环境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专委会由团体委员、个人委员及荣誉顾问构成。委员和荣誉顾问团队覆盖了国内外主要知名高校、养老领域重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机构,形成了一个覆盖建筑学、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强大智库。团体委员单位则为在养老领域多年实践的,产业链中材料、部品产品、施工等环节相关的企业,着力于探索新时代下老年人健康环境建设的“中国经验”。

  正值专委会成立一周年之际,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人健康环境专业委员会联合《建筑技艺》杂志社推出“老年人健康环境”专刊,展示专委会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行业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专刊针对目前我国养老环境领域难点问题,包括养老需求与行为分析、适老化改造、适老环境设计、环境适老性评价四个板块内容。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进步,我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显著提高,加之由于生育观念变革所引发的少子化,使得我国老龄化局势日益严峻。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底的数据,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有2.5亿,高达总人口的17.9%。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因身心机能退化或患慢性病需要他人照料的老年人数量也随之增加。但是由于家庭规模小型化、代际间分户居住、两性分工结构改变等原因,老年人的家庭支持系统日益薄弱,家庭照料功能持续弱化,大量家庭已经无法独立且有效地承担照料老年人的全部责任,需要政府、社会进行分担。因此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未来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过,出于种种原因,老年人对机构养老的接受度普遍较低。如何强化社区的“依托”作用,从而达到有效支持家庭照料的目的,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重视的民生议题。

  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现状和需求进行调研,研究发现:①不同类型设施的配置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社区助餐点、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学校的建设情况普遍较差。②老年人对以社区助餐点、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代表的生活服务类设施需求较大。③年龄在80岁以下,健康状况不是特别理想,生活部分能自理的老年人对社区助餐点有较大需求。年龄在80岁以下的老年人对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有较大需求。

  在政府部门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政策背景下,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成为养老机构建设的重点。以配有康复与健身器械的养老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调查,记录康复训练与器械健身所利用的器械种类/数量/使用者类型、康复训练流程以及包含康复健身在内的多功能开放空间的利用实态,分析养老机构中老人进行康复与健身活动的行为特点和空间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康复与健身空间的形式、与其他空间之间的关系、康复与健身器械配置的种类/数量及排布方式上的设计建议。

  失智症也称痴呆症,会造成语言功能、执行运动功能及识别功能减退,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时空间定位困难、幻想、抑郁、自理能力严重下降等诸多症状。由于失智症普遍病期较长,因此失智老人与身体相对健康且能自理的老人相比,所面临的养护问题更加严峻。我国是世界上失智症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2015年已超950万,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1600万。现阶段家庭照护为照料失智老人的最主要方式,但总体而言,我国失智老人居家照护质量欠佳且照护负担沉重。此外,“9073”养老服务格局下,未来养老机构的照护主体将是失能、失智老人。因此,加快针对失智老人的养老机构建设是构建失智老人养护体系的重要举措。

  着眼于养老机构对失智老人的接收情况及其居住环境进行评估,旨在把握沈阳市失智老人被照护现状。首先对沈阳市九城区148所在册养老机构进行电话询问、实地走访,发现接收失智老人的床位数存在很大不足,并且存在拒绝接收中重度失智老人的现象。运用TESS-NH量表进行环境评估,结果表明在环境清洁情况、设备维修管理及噪音控制、扶手、地板铺面及材质等方面,支援程度普遍较高;在隐私性小鸟体育、生活单元自主性、户外空间的吸引力及功能性、社交环境、温馨居家感的营造方面的环境支援考虑不足,尤其在失智老人的照护模式、出入口的控制、优质的视觉/触觉刺激、导向及辨识性等特殊需求层面的针对性设计严重欠缺。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作为现代主流养老模式之一的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数量不断增加,然而在其迅速发展的背后仍存在诸多弊端。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建筑设计适应性不足等因素,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的消防安全事故呈现出易发生、扑救难度大、疏散困难等特点。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对安全疏散进行优化设计,保障老年人群体的生命安全,成为现阶段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既有多层老年人全日照料设施案例,依托相关规范,从老年人群体特点入手,以Pathfinder为技术工具进行疏散模拟实验,最后从建筑设计角度提出疏散设计策略,以保证紧急状况下设施内老年人群体的生命安全。

  面对人口老龄化,不同国家、地区都认识到为老人提供“老年友好型”城市及社区环境的重要性,国际社会长期以来也一直十分关注儿童友好型城市空间建设。老人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活动半径降低,只能在家附近活动;儿童因为独立出行能力有限,一般在家附近玩耍。因此,社区就成为老人和儿童经常活动的场所,良好的老幼友好型社区环境对建设老年友好型、儿童友好型城市有重要意义。老人和儿童在生理心理、日常需求与活动上有一定的共性与互补性,具备一定的复合基础。目前许多国家已相继提出将老人与儿童的活动设施结合设置的社区老幼友好模式。将老人及儿童活动空间结合设置不仅可以节省空间,还可以方便老人与儿童的交流。儿童在与老人的接触中理解生命的成长与演变,老人在与儿童的接触中改善消极的情绪。这类活动空间还有助于在社区内部形成小型的“熟人社会”,利于营造良好、安全的户外环境。本文所研究的老幼友好型户外活动空间即将两者的户外活动空间结合设置的复合型活动空间。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海市在2005年首次提出了发展“9073”养老服务体系的设想,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90%)、社区(7%)和机构养老(3%)为辅的服务模式,这对既有住宅的适老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既有住宅存量庞大的今天,住宅的适老化改造是实现居家养老的重要方式,在帮助老年人克服身体机能障碍的同时,使其能够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而能够将更多的资源提供给身体疾病较为严重、生活无法自理或患有精神疾病的老年人,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

  我国目前对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的建设并不完善,有记录的适老化改造研究从2000年后开始,内容涉及改造设计探讨、改造需求调查和国际经验总结。本文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的需求,在普适调查了解既有住宅现有居住状况的同时,探究在住户性别、家庭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下,老年人居住需求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适老化改造建议。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养老设施护理组团中的辅助服务空间。其中,护理组团是指为一定数量护理型床位而设的生活空间组团,包括居室、单元起居厅和配套的辅助服务空间,一般相对独立,并有护理人员对此区域内的老年人提供照料服务;辅助服务空间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送餐、洗衣、、护理、清洁等各项服务所使用的空间,包括洗衣间、清洁间、储藏间等。虽然大多辅助服务空间并非老年人直接使用的空间,但设计的优劣关系着服务品质、服务效率和运营成本的高低,尤其护理组团中居住的都是不同程度的失能/失智老人,所需的照护服务差异较大且复杂繁琐,对辅助空间的需求较多,功能配置要求也更高。那么护理组团中的辅助服务空间有哪些?哪些空间必须配置、哪些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配置?轻度护理组团及失智组团在功能配置上有何不同?服务模式会给功能配置带来哪些影响?这些问题是目前在实践中会频频遇到的难题,也是影响设计成果的关键,处理不当会对运营服务水平有较大影响,因此亟待研究解决。

  本文从建筑设计的视角,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护理组团进行调研,跟踪工作人员的服务动线,了解服务内容,观察辅助服务空间的使用情况,并以“辅助用餐”、“辅助”、“辅助洗衣”三类服务的相关空间为重点,对比分析现状问题,归纳使用需求,并给出空间配置上的建议。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公告,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我国正在逐渐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其中养老设施与服务供给的不足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同时,城镇社区中存在大量闲置的建筑设施,造成不少资源浪费。因而,将闲置建筑用于养老需求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改造措施。2017年国务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指出:“鼓励整合改造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存量商品房等用于养老服务”。然而,闲置建筑改造为养老设施具有较高的设计难度,因此,在实施建设之前进行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流程,这也是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随着我国老龄化现状日益严重,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逐渐增多,养老负担愈加沉重小鸟体育,老人预期寿命的延长带来了居家时间的延长。尽管“居家养老”作为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受到高度关注,然而作为居家养老的主要载体的大量老旧住宅由于在设计之初没有将适老性考虑在内,存在诸多不便及安全隐患,这也直接影响着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提高老旧住宅的适老性迫在眉睫。

  我国老旧住宅存量巨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既有建筑总面积已达6 000亿㎡。特别是20世纪70~90年代的住宅,多为砖混结构,由于剪力墙等限制,大规模空间重组的改造极其困难。同时,我国养老产品市场发展迅速,在老博会、部品展会上可以看到各种产品层出不穷,适老部品的发展为提高老旧住宅适老性提供了新的路径。是否能够将套内改造设计和部品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对老旧住宅进行小规模的空间调整、部品更新、增加辅具,即进行适老化微改造/改装,提高住宅的适老性改造效率,解决大多数人的养老问题等是本文探索的核心问题。

  随着“乡村振兴”口号的提出,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新农村的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在这一进程中,受限于各地不同的发展状况,出现了盲目追求形式的农村住宅建设浪潮,但是很大程度地忽略了农村人口结构现状,同时缺乏对农村居民生活习惯和实际需求的考量,从老年人角度考虑的居住空间建设实例更是屈指可数。我国于1999年步入老龄化社会,随后老龄化加速发展,并且呈现出农村地区的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加剧和增速加快的趋势。数据显示,我国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正以每年85万的速度增长,而农村老年人在居住问题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以内蒙古中西部传统乡村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对农村居民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从院落、住宅内部空间对院落民居进行分析,总结民居的空间特征,了解老年人的居住现状以及需求特征,基于调研结果并围绕适老化改造原则探讨乡村养老建筑的设计要点与方法。

  老年健康环境设计离不开对环境与人互动关系的深刻理解。近些年来,生态心理学理论逐渐被运用于环境设计中。学界的研究认为吉布森(Gibson J J)和巴克(Barker R)的观点对于环境设计的影响较为深刻,其中,吉布森的可供性理论的最新进展对于老年环境设计的启发更值得关注。

  根据可供性理论最新研究,探讨老年人身体能力衰退与环境的契合问题,同时引入动力学、神经生理学与可供性理论融合的思考,形成基于可供性的老年健康环境设计建议。减少选择压力的环境设计,契合老年人动作尺度和动作频率的人工设施,提供丰富可供性的康复空间设计。

  伴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历史街区日趋衰败,对于历史街区的保护往往采取诸如原住民部分迁移来引进过量的商业旅游,原住民全部迁移以及土地全部出让来重建或保留传统形式但改变原有功能等方式,这种保护方式并不能保护居民居住的真实性。

  微更新相比于大拆大建或古迹保护的更新方式,更加强调注重文脉传承,主张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利用现有资源,以小规模、循序渐进的方式整治和丰富空间,注重居民居住的真实性保护。作为老龄人口密集的西南营历史街区,其环境、设施、交通等已不能满足居民当前的物质及精神需求。如何使街区适应现代生活的新需求,同时满足街区内老年群体的需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聚焦街道这一日常使用最频繁的城市空间,提出“如何改良街道空间以预防居民患病”的议题。吸纳健康影响评估(HIA)的6步研究方法,荟萃分析近20年公共卫生和建筑学交叉学科研究成果,初步编制出一套具有自明性健康街道设计调研清单及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城区的77条街道进行评分量化研究,总结其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

  在养老设施中,夏季的室内热环境对于老年人的健康及居住的舒适性也具有重要意义。但应注意的是,设施的空调设置不仅需要满足老年人特殊的生理需求,也应考虑一些国情特点——就居住者而言,我国不少老年人的空调使用心理与习惯与国外存在诸多不同;而对设施的管理方而言,空调使用容易成为集体生活的矛盾焦点,也对夏季设施的用电负荷和运营成本有重要影响。因此,养老设施中的空调设置应综合考虑老年人的身心需求,并兼顾设施管理和节能的需要,具有一定复杂性。

  以上海为例,通过对养老设施居住者夏季居室内空调使用意识与行为进行调查,总结了当前老年人的空调使用心理及行为特点,并分析了老年人个体及所在居室属性对相关意识与行为的影响。

  虽然我国对养老建筑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大多重点聚焦建筑设计研究方面;而在适老性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则主要集中在规划和建筑的适老性改造设计方法小鸟体育、改造措施、相关政策等内容。本研究对适老性评估因子权重分析方法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决策者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常见赋权方法在适老性评估领域的局限性,阐述熵值法构建原理及其优势,并将其应用于适老性评估因子权重分析。研究旨在为适老性评估因子权重研究提出一种研究思路,为较为全面的适老性评估方法建构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近年来,老年人照料设施(Care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以下简称CFE)已成为老年人安度晚年的重要选择,但其发展的滞后与我国当前老龄社会的迫切需求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如在严寒地区,设计者过多地关注CFE的保温和节能措施而忽视了室内热环境舒适度,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十分不利。

  研究表明,在CFE内,老年人可通过自我调节或调节环境以达到热舒适的状态。基于上述问题及研究成果,本研究通过对哈尔滨市4所CFE的热舒适现场调查,以期达到以下目标:1)分析供暖期间和供暖刚结束的过渡期间严寒地区CFE室内热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2)探究老年人的室内环境热舒适偏好;3)提出基于热舒适的严寒地区CFE设计策略。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